• 首页
  • pp电子的官网地址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新闻动态

    采购降本6招实战秘籍:不是硬砍价,是让钱花在刀刃上

    发布日期:2025-10-08 17:05    点击次数:138

    “月底看采购报表头都大了,成本又超了!供应商咬着报价不松口,生产部还天天催货,真是两头为难。”

    这是很多采购人的日常。

    但真正有价值的底层逻辑是:

    采购降本从来不是逼着供应商降价,而是用对方法,把钱花在有用的地方,砍掉没用的浪费。

    今天分享6个实战过的法子,附真实例子,新手也能直接用。

    图片

   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
    一、价值分析法:别光砍价,先看钱花得值不值

    啥时候用:买标准品(比如阀门、电机)或定制产品(比如专用设备)都能用。

    核心思路:不是问“能不能便宜点”,而是搞清楚“这东西的成本都花在哪了”,把没用的功能成本砍掉。

    比如有个汽油公司买阀门,后来发现75%的成本都花在“防氧化、固定”这些次要功能上——但他们的使用场景里,根本用不上这些功能。

    之后联合技术部改了管道设计,去掉这些多余功能,阀门成本一下降了70%,用起来照样没问题。

    简单说就是五种优化思路:要么功能不变少花钱,要么花点小钱多办事,实在没用的功能直接砍,怎么划算怎么来。

    图片

   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
    二、供应商早期介入:让供应商从设计阶段帮你省钱

    啥时候用:买定制产品(比如OEM代工的零件)、自己研发新品时最管用。

    核心思路:产品70%的成本,在设计的时候就定死了。等生产了再想降本,基本来不及。不如早点拉供应商进来,他们懂生产,能少走弯路。

    有个做UPS电源的企业,以前研发新品都是自己闷头设计,等交给供应商生产时,才发现散热结构太复杂,又费钱又费时间。

    后来改成研发部和供应商一起设计,供应商直接建议把散热改成“模块化”,不仅排线简单了,生产周期从15天缩到10天,单台成本还降了12%。

    做法很简单:研发负责画蓝图,供应商负责提“怎么造更省钱”,采购盯着进度和成本,三方一起干活。

    图片

   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
    三、价格成本分析法:像侦探拆案子一样拆报价

    啥时候用:不管买啥都能用,新手必学的入门招。

    核心思路:别光看供应商报的“总价”,让他把钱拆成小项,哪项虚高一眼就能看出来。

    比如我之前买纸箱,供应商报每个2.5元。我让他拆成“原材料、人工、运输、利润”这些小项,一看“运输费”报0.5元,但实际从他们工厂到我们仓库,顶多0.2元。

    当场指出来后,供应商立马把总价降到2.2元。一年买10万个纸箱,就省了3万块。

    买标准品更简单,把“去年的采购价、别家供应商的报价、网上的市场价”摆出来,供应商报高了自然会让步。

    图片

   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
    四、标准化法:少搞点花样,反而更省钱

    啥时候用:买定制产品(比如不同型号的螺丝、板材)或服务时特别管用。

    核心思路:东西的型号、款式越杂,采购量越分散,跟供应商砍价的底气就越弱。把杂七杂八的品类统一成几种,量上去了,成本自然下来。

    有个车载空调厂,以前光板材就用20种不同型号,每种采购量都不大,供应商给的折扣也少,库存还堆得乱七八糟。

    后来他们和研发部沟通,把板材统一成3种常用型号,采购量一下翻了好几倍,供应商给的折扣从5%涨到15%,库存积压也降了40%,整体成本少花了29%。

    说白了就是:能通用的就别定制,能统一的就别搞特殊,简单反而省钱。

    图片

   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
    五、集中招标法:抱团采购,议价力翻倍

    啥时候用:集团公司买通用物资(比如办公电脑、劳保用品)最适合。

    核心思路:各分公司自己买是“小打小闹”,集团凑在一起买就是“大订单”,供应商抢着接单,折扣自然给得狠。

    以前我们集团各分公司自己买办公电脑,有的买10台,有的买20台,供应商最多给8折。后来改成集团统一招标,一次买500台,一下吸引了10家供应商来抢。

    最后中标的供应商给了6.5折,还包安装、包3年售后,单台省1500元,500台就省了75万。

    关键是招标前要把需求写清楚,比如电脑配置、交货时间,避免供应商中标后又加钱。

    图片

   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
    六、议价直降法:细水长流,慢慢磨

    啥时候用:买用量稳定但不算特别大的物料(比如贴片电阻、包装胶带)。

    核心思路:量不够招标的规模,又想降本?就靠长期跟供应商“温和议价”,积少成多也很可观。

    我们常年买贴片电阻,每年用量稳定在100万颗,之前单价0.1元。

    每年续约的时候,我就跟供应商说:

    “今年用量能涨20%,你看单价能不能降到0.095元?”

    连续3年下来,单价降到了0.085元,一年算下来能省1.5万元。

    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和供应商合作久了,对方不想失去你这个稳定客户,而且你得拿出“采购量、付款及时”这些证据,证明自己是优质客户。

    新手怎么选?看这3句实在话

    1. 入门先学“拆报价+集中买”:价格成本分析法和集中招标法,不用跟太多部门协调,见效快,适合新手练手;

    2. 熟手冲“标准化+算价值”:做采购1-2年后,试试标准化法和价值分析法,这两个能挖出大的降本空间,成就感超强;

    3. 小物料用“慢慢磨”:像贴片电阻这种小东西,用议价直降法就行,不用费太大劲。

    最后想说句大实话

    采购降本不是“让供应商亏本做生意”,而是“和供应商一起省成本”——供应商有钱赚,才愿意给你长期低价;而你手里的报价明细、采购数据,就是谈判时最硬的底气。

    你们公司哪种物料总觉得“买贵了”?

    评论区聊聊,帮你看看用哪种方法能省点钱~

    图片

   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
    孙继彬,东北财经大学硕士,中国注册会计师,高级会计师,天睿恒企(广州)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

    20多年财务管理经验,其中富士康、中石油等世界500强企业经验15年,连续创业10年。

    欢迎多交流,共同赋能企业降本增效!

 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    上一篇:中医经典课程

    下一篇:没有了